全球对气候问题关注度日渐增强,自愿碳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难题,于是NDC贡献声明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既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同时也给我国的碳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
模式优势显著
这种NDC贡献声明模式不需要额外确定NDC的覆盖范围,也不必建立东道国的审批调整流程,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此外,减排成果仅由东道国使用,这有效解决了碳市场中长期存在的重复声明问题,为碳交易制定了更为明确的规则。
市场接受阻碍
这种模式在短期内并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VCM最初是为了应对排放问题而设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抵消排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目前,VCM的主要需求来源于那些承诺实现碳中和的企业。然而,这种模式要求企业改变长期以来的对外声明方式,因此,企业和消费者以及相关方对这一模式的理解和接受度普遍较低。
组织观点分歧
制定VCM标准的机构及若干国际团体均认为,在联合国这一层级,减排成效的评估只需进行一次,这不会对传统模式的环境完整性造成影响。他们主张,不应因新模式的引入而全盘否定旧模式。这一观点使得一些企业对新模式保持谨慎,从而影响了新模式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
实施依赖能力
实施相应调整模式需考虑东道国的能力建设状况。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世界银行市场实施伙伴计划、西非和东非碳市场联盟等机构和各国正积极推动能力建设。不过,要达到完善水平,尚需一段时日。我国作为参与者之一,在能力建设方面也遇到了压力和挑战。
项目开发难题
项目审批流程的不确定性导致批准结果难以预料,这给开发商带来了不小的风险,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热情。为了使碳信用更具吸引力,开发商更倾向于选择非NDC(国家自主贡献)覆盖范围的项目和相应的调整方案。这样的选择意味着需要开发那些减排难度较高的项目,这不仅显著提升了项目的开发难度,也大幅增加了成本。在我国,那些高质量的减排项目在将来或许需要向东道国政府申请相应的调整承诺。
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未来可能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售低质量减排项目。目前,众多需求侧管理措施着重于利用高品质碳信用来达成气候目标。为了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我国企业可能需要选择新“模式”所生成的碳信用。为了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国家自主贡献承诺(NDC)实现的疑虑,一些自愿减排项目可能申请政府调整承诺。政府为此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各位读者,关于我国在提升碳市场建设能力上,您觉得应该着重关注哪些领域?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或者分享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