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存在着诸多乱象。其中有从挖矿这一行为,到交易活动,再到融资事宜等。各类问题不断涌现。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进行整治,然而,仍有不少投资者怀着侥幸的心理。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去了解虚拟货币所呈现出的各种乱象。
挖矿耗能惊人
很多人打着“水电消纳”的旗号,借着“数据中心”的幌子,进行比特币挖矿。市场上存在专门的“矿机”,有人大量购进并组建“矿场”,日夜不停地进行“开挖”作业。因为比特币越挖越少,所以“矿场”面临着更大的资本投入以及更长的回报周期。除了比特币,以太坊、狗狗币等虚拟货币的挖矿耗电量也在迅猛增长,并且大部分“矿场”都集中在我国,这给能源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不属于真正货币
虚拟货币被称作“货币”,然而它并非真正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它无法承担货币所应具备的职能,并且绝对不应该被用于投机炒作的交易之中。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总是会有一些人对风险视而不见。许多人认为投资虚拟货币能够“一本万利”,然而最终的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期相反,导致血本无归。
交易操纵风险
绝大多数虚拟货币都拥有巨量的持有者,他们操控市场价格并非难事。比如某币,其前 10 名持有地址就拥有将近 40%的流通代币。只要巨量持有者目标一致,就能轻松操控价格。在 5 月 19 日,该币出现了超过 50%的最大跌幅,距离价格最高点还不到三分之一,很多投资人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由此可见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融资违规难绝
此前我国已对首次代币发行(ICO)展开整治,国内的相关活动已基本被肃清。然而,不少平台把交易转移到了海外,但其宣传的主要战场依然在国内,并且还绕过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进行充值交易。很多投资者在虚拟货币市场波动时选择加杠杆,期望能够获利,然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全部资金都遭受损失。尽管之前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 ICO 交易平台已基本完成无风险退出,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在全球所占比例也降低到不足 1%,但仍有部分平台会绕过风险控制进行操作。
监管重拳整治
面对“币圈”的混乱现象,监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相关部门清楚地提示并告诫,对挖矿活动和交易行为进行整治。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停止了涉嫌挖矿企业的招商引资行为,切断了新增的相关业务。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抑制虚拟货币的混乱局面,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投资者应远离
投资者应看到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但会消耗能源,而且还存在价格操纵以及市场波动等诸多问题。虚拟货币的交易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一旦出现纠纷,投资者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广大投资者应当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听从有关部门的提示劝诫,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从而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你身边是否有投资虚拟货币的人?他的经历究竟是怎样的?欢迎大家来评论并分享,同时也不要忘记给本文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