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部,ESG信息的全球规范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规范对全球企业的信息公布和资产管理者的投资评价等环节产生重大影响,极为重要。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也加入了这一话题的讨论。
全球统一标准的需求
现在,全球各地有许多上市企业。众多实体机构都希望能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ESG信息发布规范,就如同开发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ESG标准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相关,若能实现统一,不同地区的交易所就能更顺畅地处理上市公司信息,对全球而言将带来极大便利。国际组织、交易所等都在积极努力,旨在打造这种统一和通用性。此外,统一的标准还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提供更全面、客观的投资参考。
近年来,国际间的交流愈发频繁。若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标准之间的转换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极为不便。以一家跨国投资公司为例,当它在多个国家投资不同企业时,必须面对各式各样的ESG披露标准,这无疑需要它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分析。
ISSB框架渐成主流
ISSB框架正慢慢成为全球ESG信息公布标准的佼佼者。李一梅提到,这个框架的诞生让资产管理人感到非常振奋。目前看来,它的实施速度令人惊讶。美国证监会对其进行了调整,并已公布相关准则,征求公众意见,而且计划年底实施。2024年1月,一些关键企业将开始依据新准则公布ESG信息。这种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速度彰显了该框架的优势,因为它融合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公布框架。这表示,未来众多企业将有可借鉴的框架,同时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也能遵循统一的公布逻辑,提升信息的可比性。
各国正在努力调整自身,以适应ISSB框架的普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一框架的广泛推广证明了它出色的适应力和融合能力。以欧洲的一些国家为例,它们在接收到这一框架后,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内部管理,为将来更好地与之对接做准备。
对境外上市中国企业的影响
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比如那些在美国、香港股市的公司,ISSB准则对其产生了直接影响。若不遵照当地交易所的规定进行信息公布,它们可能会失去上市资格。比如,过去在美股上市的一些中概股,它们必须遵循美国的证券信息披露要求。一旦ISSB准则在美国全面实施,这些企业就得赶紧调整其信息披露的内容。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密切跟踪国际准则的变动,并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对管理和经营策略作出相应调整。
即便深交所和上交所并未明确提出要求,依据我国企业过往在全球的披露记录,超过一半的企业在披露非财务信息时选择了GRI标准。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企业在遵循国际披露规范方面的积极态度。然而,随着ISSB标准的即将实施,我们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以确保全面适应这一新标准。
和国情适配的应对
中国在使用ISSB框架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时,需主动调整以适应国内实际情况。在内容方面,中国应继续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同时结合国情进行适当解读。鉴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引入一些反映中国社会特色的指标或披露要求很有必要。比如,在环保领域,我国对碳中和和碳达峰设定了具体目标和规划,这些治理成效可以纳入ESG报告进行披露。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国致力于促进农村振兴,而企业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同样值得单独分析。这样的分析既能满足国际间对跨区域投资信息的渴求,又能展现中国企业在本土的独特价值,进而增强我国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领域的竞争力。
碳资产会计处理差异
我国在碳资产会计处理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不同。这种不同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全球ESG信息披露趋向统一,资本市场需提前准备应对这一差异。企业、券商、投资机构等资本市场参与者都应予以关注。
有些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遇到问题,因为各国对碳资产会计处理的方法不一,这影响了项目评估的准确性。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我国上市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可能会因为会计处理上的差异而遭受不公。所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碳资产会计处理的讨论,并表达我国立场,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准则可能的走向
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公司将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信息纳入交流内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财务报告标准。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也计划成为企业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未来的ESG披露规范可能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相似。我们既采纳国际的框架标准,如ISSB框架,又结合国情进行适当调整,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这种发展路径既能确保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又能保护我国企业的特殊利益。
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持续调整以符合新的标准。这和过去适应财务报告准则的情况相似,需要企业、监管机构以及各类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共同迈向ESG准则的新发展阶段。
各位读者,关于我国企业如何应对ESG全球披露标准,大家觉得关键点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